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视频教程
查看: 8530|回复: 1

谈谈对BIM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6
发表于 2020-5-21 10: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日常的交流中,如果问起BIM是什么?很难准确回答,往往只能用BIM不是什么来回,比如说BIM不是软件不是模型、不是管理等等。《大BIM小bim》的作者菲尼期.E.杰尼根在描述BIM时写到BIM的作用是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和可持续,帮助我们创造更好业绩的同时减少错误和风险。BIM是人们对科技的思考和运用,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更倾向于在日常交流中使“BIM工作流”进行精确的沟通和交流。比如说某甲方说想在某个项目采用BIM技术,模型精度达到LOD300或更高,看起来要求很专业,但对你来说还是比较迷惑的。如果用“BIM工作流”的概念来交流,明确理解甲方想要的“BIM工作流”是在设计阶段,双方就会对接下来的要求或工作重点就会明确很多,比如说使用的软件,交流的平台,对可视化交流决策的重视等等,意味着甲方理解前期的决策对后期的影响权重很大,设计方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模拟能够得到甲方的及时决策,双方共同努力得到更好的设计方案。如果甲方想要的“BIM工作流”是在施工阶段,那就意味着甲方对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的重视,必须寻找具备相应能力的施工企业等等。
既然提到了“BIM工作流”,就意味着必须站在建行业的整体高度来看待,BIM的实质是建设项目的精细化设计、施工和管理,是目前的粗放式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升级,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国外的相关书籍和资料来看,业主选择应用BIM的目的很明确直指建设项目流程中的弊端,缩短项目中的决策时间,减少浪费和消减冗余施工流程。。从这个角度来看,“BIM工作流”并不是压榨设计周期也不是项目赶工期的利器。很遗憾,目前国内现有的BIM宣传及实践均是以项目可视化,加快建设速度为卖点,至于“BIM工作流”带来的建设项目精细化升级根本没人提实际上“BIM工作流”引发的精细化升级是需要投入的,仅就建设项目施工模拟来说,可以类比于演习,提前发现实战中出现的问题并加能解决。演习是需要投入的,但是其收益也是可观的。
目前国内建设项目的参与方(业主、设计和施工)并不是一个团队,在粗放式的运作模式下,认为这些在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的浪费,返工和重复劳动是无法避免的,或者认为随着参与方的经验、能力和责任心的提高,是可以有效减少的。仅就精细化这个概念来看,在BIM概念没有出现之前,大家认为只要参与方的经验丰富、能力和责任心,也是可以做到建设项目的精细化运作,但这只是行业中的个例,往往是公司领导认为某个项目可以做成精品,需要去拿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实现的。除开少数的精品项目,剩下都是粗放式管理项目了“BIM工作流”的出现就意味着以前高高在上的精品项目运作,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常态化的项目运作模式。
关于价值,我们还需要认识一下墨菲定律: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建设项目在动作过程中出现的浪费,返工和重复劳动,都是坏事,这些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最终还是会发生。人们往往都有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只要参与方的经验丰富、能力强和责任心高,这些坏事情都是可以避免的。然而事情恰恰相反,与参与方的经验、能力、责任心无关,该发生的坏事情还是会发生,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
现在可以看出“BIM工作流”价值的悖论“BIM工作流”价值是通过精细化设计、施工和管理,减少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浪费、返工和重复性劳动。但这些都是没有发生的坏事情,在目前的粗放式的运作模式下,项目参与方没有人愿意为这些未来的,可能会发生的价值买单。这些价值是无法衡量的,至少从单个项目上是无法衡量的,对项目参与方来说都是不可预见的价值最终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世界上已经有数不尽数的案例证明了莫菲定律,可能会发生的坏事情,最终都发生了。
“BIM工作流”必须从整个行业和社会来衡量其价值,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地区为了搞活经济,取消了交通行业中高速通行费,降低了燃油费的价格。政府减少这一块的税收来源,但是其他行业却因此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政府的总体收入不但没有减少,还得到了增加。“BIM工作流”的价值类似于上述的例,在建筑行业中减少的浪费、返工和重复劳动在社会的其他行业得到了回报,或者是从业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促进了消费等;或者是减少了建筑材料的浪费,意味着资源得到了保护,某些建筑原材料的生产潜力延长了寿命等等。
以上分析有两项关键的假设。一是在建设行业中出现的浪费,返工和重复劳动是真实存在的,根据墨菲定律,最终都是会发生的;二是“BIM工作流”实现了价值的行业跨行业的转移。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解释“BIM”为什么这么多年在国内推行发展的不好,社会接受度不高,因为从建设行业本身来说,项目中出现的浪费、返工或重复性劳动在未来是可能发生的,并且从业者均默认是业主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支付的。从政府的角度来,这只是建设行业的事情,没有意识到建设行业的价值正向反馈,会带来其他行业的正反馈。“BIM工作流”的实质是在项目的建设期间进行投入,以期在项目的运行期间得到收益,如此大范围的价值转移,必须在全社会建立共识,才是“BIM”推广的不二法则。目前,住建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已经从法理上把建设行业内的设计、施工组成一个利益团体,为行业内的价值分配扫清了部分的障碍。
“公差与配合”是机械行业中核心的理念从机械本身来说,当然是零件公差越小,机械越精密,效果就越好。但是从零件的互换性、工人的劳动回报率、缩短装配的周期等等综合权衡,在整个机械行业的角度来说,配合才是行业的核心零件公差的要求合适就行。建设行业也必须借鉴理念,“BIM工作流”是建设项目精细化升级,需要项目的参与方都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及实践操作,这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都是需要学习和投入的。并不是所有的建设项目越精细越好,从材料的生产运输,工人的劳动技能和效率来看,粗放式的运作也有存在的基础和现实意义。
我认为目前在建设行业中,只有两类项目可以推行“BIM工作流”并可能会成功。第一类是单列BIM预算的项目,项目的决策者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墨菲定律的现象,意识到只有在项目前期进行相应的投入,才能项目后期减少浪费、返工或重复性劳动,得到预期的收益。那些不单列BIM预算的建设项目都是在耍流氓,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情呢?第二类是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在国外称之为整合设计IPD项目。项目参与方组成一个真正的利益团体,应用“BIM工作流”在项目建设期间进行相应的投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减少浪费、返工或重复性劳动,也就是把项目总造价不可预见费通过“BIM工作流”精细化运作,把节约出来的“不可预见费”作为项目的整体收益。项目参与方的决策层必须充分认识到墨菲定律的现象,认为采用“BIM工作流”进行了精细化设计,是大幅度减少浪费施工浪费的唯一的技术手段。
建设行中的小伙伴必须意识到“BIM工作流”只有在项目整合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大BIM小bim》的作者菲尼期.E.杰尼根写到,bim(小写字母)表示应用程序ArchiCad、Bentey、Revit等都属于bim工具。BIM(大写字母)表示信息管理,代表了现今的社会与技术资源之间、环境与组织机构之间复杂的协作关系。重点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信息,以此进行项目管控。对个人来说,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在谈论价值的时候,是在谈论小bim还是大BIM。如果谈论的是小bim,那行业中的经验和能力才是个人发展的王道,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掌握学习bim软件(ArchiCad、Bentey、Revit)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大?还是成为一位合格的行业人员,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大?我想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谈论的是大BIM,那正在建设的项目是否应用“BIM工作流”或者单例BIM预算,如果没有,那就是在耍流氓,当一个故事听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0

主题

3684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359
QQ
发表于 2020-9-24 09: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力鼎用户成功,
Jo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7008402号-1  |  Archiver  |  手机版  |  小黑屋  |  橄榄山BIM论坛    

点击立刻咨询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